研究成果推介|《神人獸面的真像》:開創人形化“獸面”美術先河
發布時間:2018-05-06 11:15 來源:城市怎么辦
距今四五千年之際,東亞大地出現了以紅山和凌家灘、良渚、龍山和石家河為代表的多支用玉的考古學文化,其中以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最為突出。良渚文化玉器以琮、璧、鉞為代 表,神人獸面像主宰了成組玉禮器,琮自始至終貫穿著神人獸面像主題。因此,神人獸面像的個案研究于東亞上古觀念形態和美術形式的探索具有典型的意義。
神人獸面像的主體是獸面像,獸面像是崧澤文化晚期階段圓雕龍首的平面展示和演變,重圈大眼始終是獸面像的靈魂。獸面大眼的基本構成卻是沿用了崧澤文化晚期圓和弧邊三角并結合螺旋線束組合圖案,獸面像的內涵和原初圖意應與此有關。佩戴介字形冠的神人,其基本構圖與獸面像的相應部位幾乎一致,人獸復合而始終未分,神人實際上僅僅是人形化的虛擬。在神人獸面像中,獸面一直占據了主導地位,簡約的神人獸面像圖案,其構成一直保持著獸面像的基本元素,神人獸面像實際上也是佩戴神人形象冠的神獸圖像。神人形象的主體是介字形冠,而不是人。神人獸面像開創了玉器時代“亦人亦獸”的人形化“獸面”美術 形式的先河,奠定了“神祖”崇拜的基礎。
從神人獸面像到獸面神人像,這一圖像形式變遷背后的主導受到了觀念意識形態的支配,無論是神祖像的出現,還是青銅時代饕餮紋的神獸主題的又一次“回歸”,均極大地豐富了遠古神的內容,同時也是美術形式復雜化的又一突破。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第1版(2013年12月1日)
叢書名: 杭州全書良渚叢書
作 者:方向明
總主編:王國平
作者: 編輯:陳俊男